政 府 工 作 報 告
—2021年5月12日在洋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
洋縣人民政府縣長
各位代表:
現在,我代表縣人民政府,向大會報告工作,請予審議,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一、“十三五”和2020年工作回顧
“十三五”時期,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,全力應對宏觀經濟持續低迷、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等不利影響,堅定實施“五大戰略”,接續奮斗、奮勇爭先,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市第一方陣,“十三五”規劃目標圓滿收官,“六個洋縣”建設成效顯著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,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五年來,我們盡銳出戰、合力攻堅,全面打贏多場攻堅戰,經濟社會發展跨入新階段。2020年洋縣如期脫貧摘帽,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。污染防治攻堅戰再戰再捷,洋州大地山更青、水更綠、天更藍。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,一系列風險考驗得到有效解決。
五年來,我們砥礪奮進、追趕超越,推動經濟多元發展,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。“十三五”末,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2.36億元、居全市第4位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1.72倍;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.79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1.2倍。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4168元、11891元,分別是“十二五”末的1.27倍、1.46倍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“高于全國、高于全省、高于全市”,綜合實力挺進全省縣域二十強。
五年來,我們解放思想、與時俱進,連續取得多方突破,改革創新邁出新步伐。創新推進“三生融合”,積極建設“五園五區”,奮力譜寫“四個在漢中”洋縣篇章,走上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,三產比例由“十二五”末的23∶44∶33優化調整到21∶43∶36。工業總產值、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百億大關,新培育億元企業10戶、稅收過千萬元企業3戶,市場主體擴容至2.31萬戶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2倍。
五年來,我們對標一流、爭先進位,奮勇奪取多項榮譽,洋縣形象實現新提升。先后榮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、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、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、陜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縣、全省“爭先進位先進縣”等榮譽稱號,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,被授予全省首批“平安銅鼎”,特別是脫貧攻堅榮獲全市“四連優”、全省“兩連好”的等次。一路走來,全縣干部群眾用苦干、實干、巧干綻放了奮斗者的最美光芒,用汗水、心血、智慧點亮了追夢人的歷史星空。
五年來,我們主要做了4大方面12項工作:
㈠堅持目標導向、精準發力,“三大攻堅戰”捷報頻傳
1.脫貧攻堅圓滿收官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“壓倒一切”的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,累計整合涉農資金15.18億元,落實產業扶貧資金9.91億元,建成人飲工程425處、村標準化衛生室170個,硬化道路951條1061公里,完成危房改造2933戶、瑕疵房整治1117戶、易地扶貧搬遷3510戶,拆舊騰退1.43萬戶3246畝。“5115”工程成效顯著,為1.5萬戶貧困群眾種下了致富的“搖錢樹”。蘇陜協作、定點扶貧、兩聯一包碩果累累,如皋產業園建成投運。就業、教育、醫療等行業政策全面落實。110個貧困村相繼脫貧出列,2.65萬戶8.75萬名貧困人口先后脫貧退出,兌現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莊嚴承諾,為順勢高位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2.生態環境好中向優。牢固樹立“兩山論”,深刻汲取秦嶺違建別墅教訓,中省環保督察、秦嶺專項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見底見效。“鐵腕治霾”三年行動縱深實施,拆除燃煤鍋爐26臺,清理取締“散亂污”企業46戶,治理餐飲油煙346家,空氣優良天數連續五年創新高。累計實施漢江綜治40公里、庫尾防護工程28.9公里,8個沿江鎮辦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,黃金峽水質自動監測站入選全國首批最美水站,漢江出境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。率先通過省級土壤污染防治成效綜合評估。累計綠化造林15.05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68.6%,綠色成為洋縣最靚的底色。
3.風險防控扎實有效。始終堅持底線思維,2019年度政府債務管理績效評價位列全省第一等次,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連續兩年榮獲全省“A級”等次。農民工工資、民營企業賬款清欠高效推進。人防領域專項整治扎實開展。財政預決算積極公開,審計監督不斷強化,“三公”經費持續下降。動植物疫情防控堅決有力,政治、社會、意識形態等領域風險有效化解。
㈡堅持突出優勢、融合發展,“三大產業群”日益壯大
1.現代農業提質增效。堅持把保護朱鹮造就的生態優勢,持續轉化為產業優勢,初步形成16萬畝優質米、16萬畝精細蔬菜、15萬畝優質水果、53萬頭生豬、15萬畝中藥材、20萬架800萬袋食用菌的產業規模。有機產業園區完成投資11.28億元,12戶企業入園發展。累計認證有機生產企業35戶、有機產品15大類81種14.42萬畝。朱鹮·有機產品基本實現名優產品稱號全覆蓋,區域品牌價值達93.57億元,穩居全國百強榜。先后榮獲3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,制定3個陜西省地方標準,是全省至今唯一的國家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,為全省乃至全國有機產業發展貢獻了洋縣智慧和洋縣方案。
2.新型工業增勢強勁。堅持園區化發展新型工業,“現代材料、清潔能源、機械加工、電子服裝、食藥化工”五大工業體系初具規模。現代材料產業園躋身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行列,桑溪片區50萬噸鐵精粉、5萬噸鈦精粉項目建成投運;謝村片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并網運行。核材料產業園北區700噸擴能項目建成投產。磨子橋移民搬遷產業園正式投運,城西中小企業孵化園加快建設,山上山下遙相呼應、江北江南互為犄角的工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形成。五年累計培育規上企業46戶,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.3%。
3.旅游三產蓬勃發展。堅持做活“山水”經、打好“四寶”牌、做大“花”文章、做強“紙”文化、做美“水”畫卷,以“五區一帶”為代表的全域旅游盛景更加壯美。北部華陽強勢崛起,5A創建步伐加快;南部金沙湖盛大開園,4A創建高歌奮進;東部龍亭田園綜合體應運而生,走上了三生融合之路;西部張富清舊居熠熠生輝,英雄精神全國學習;中部梨園花香天漢,萬畝牡丹人氣爆棚。漢江生態景觀帶建設初見成效。先后成功舉辦油菜花海節主會場、第四屆中國有機大會、首屆朱鹮國際論壇等活動。五年累計接待游客3570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0億元。電商產業從零到強,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。
㈢堅持以人為本、共建共享,“三大成效圖”氣勢恢宏
1.項目建設成果豐碩。堅持實施項目驅動戰略,五年累計實施重點項目286個,完成投資584.26億元,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5%以上。招商引資簽約項目95個,落實到位資金496.86億元。成功引進中天集團、海螺控股、西安高科等知名企業入駐發展。相繼實施了引漢濟渭、108城區過境段改線等一批打基礎、利長遠的重大工程,重點推進了現代材料產業園、有機產業園、磨子橋移民搬遷產業園等一批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項目,高效辦成了文化、教育、衛生等一批民生實事,有力助推了縣域經濟越位爭先。
2.城鄉面貌日新月異。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,城東梨園大道片區、城南朱鹮國際康養生態城片區、城西高鐵站片區、城北北二環片區開發建設格局基本形成,12條城市道路建成通車,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2平方公里,較2015年增加3.1平方公里。污水處理廠、中心農貿市場完成提標改造,朱鹮廣場商業綜合體建成運營。重點鎮建設提質增效,金水新集鎮初具規模。西成客專、陽安二線、華陽旅游專線、南北部旅游環線等“交通動脈”全面貫通,貫長路、槐陽路、漢黃路等縣鄉道路提標升級,全縣公路總里程達2812公里,位居全市第一,群眾出行難徹底成為歷史。
3.民生福祉大幅提升。嚴格落實民生支出兩個不少于80%要求,五年累計投入資金130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時期的2倍。年均新增就業崗位3538個、轉移農村勞動力10萬人。累計申報發明專利1125件。城西小學、城南學校、金水學校建成投用,洋縣中學城東校區即將竣工。全民健身活動中心、體育場館加速建設。“文化三館”完成搬遷,惠民演出廣泛開展。縣醫院、中醫院、婦計中心整體遷建,和諧醫院、瑞康醫院建成投運。醫療保障、城鄉低保、高齡補貼、優撫安置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,養老、慈善等社會事業長足發展,幸福洋縣更有質感。
㈣堅持凝心聚力、接續突破,“三場持久戰”穩扎穩打
1.社會大局平安穩定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年行動全面收官,累計破獲涉黑涉惡案件108起,刑事、治安案件實現雙降,各類違法犯罪有效遏制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高效落實,網上信訪積極推進,專項整治扎實開展,非訪鬧訪依法處置,信訪形勢穩中向好。“專家會診”機制全市推廣,應急救援處置能力穩步提升,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。食藥市場安全穩定,防汛抗旱穩妥有序,防滑防火深入開展,突發事件應對及時,平安洋縣成色更足。
2.發展活力朝氣蓬勃。持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,“放管服”改革成效顯著,營商環境持續優化,不動產登記時間縮減至2個工作日內,企業開辦全流程0.5個工作日辦結,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達96.5%,639項服務事項實現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全縣納稅戶享受減稅降費8.21億元,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51%以上。“三供一業”移交改造順利完成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、土地“三權分置”有序推進,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全面完成。
3.自身建設不斷加強。“兩學一做”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“以案促改”等學習教育成效明顯,深化“精準嚴實”主題作風建設活動扎實推進。“七五”普法全面收官,“菜單式”普法入選“全國地方普法集錦”。 基層減負有序推進。自覺接受人大、政協和社會監督,人大代表建議、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均達100%,辦結率逐年提高,滿意率保持在98%以上。政務公開及時高效,政府網站實時更新,人民網留言、“縣長信箱”辦結率均達100%。
與此同時,統計、供銷、氣象、郵政、殘疾人、地方志、紅十字會、退役軍人、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。
剛剛過去的2020年,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我們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向疫情宣戰、同病魔斗爭,緊急啟用新中醫院、36小時成功改建燎原醫院留觀點、14天建成縣醫院輕癥患者隔離醫學留觀點,先后建成4個核酸檢測實驗室,1個多月有效遏制疫情擴散,及時出臺對沖政策,有序推進復工復產,全面做好“六穩六保”,經濟大盤在全市率先實現負轉正,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“雙勝利”。全年生產總值增長3.9%、增速居平川縣第3位,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.8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%,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.6%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.8%、7.5%。全年整合涉農資金3.75億元,剩余1509戶2934人全部脫貧退出。8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.89億元、占年計劃的106.7%。引進招商項目63個,落實到位資金132.49億元、占任務的122.45%。有機產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。有機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穩步實施,建成有機生產標桿示范基地10個、示范生產線10條。現代材料園區200萬噸廢石綜合利用、120萬張人造板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運。核材料產業園南區項目穩步推進。磨子橋移民搬遷產業園招引12戶企業入駐發展。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7戶。華陽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建成投用,四寶園、華陽水街一期工程主體竣工。全年接待游客818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億元。200多家電商企業交易總額超9億元。“五城聯創”整體推進。北二環即將通車,望江路取得突破。2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成。數字城管加速推進,智慧停車服務全市率先啟用。漢江左岸堤頂路一期建成通車,10條縣鄉路、105條通村(組)路完成病害整治。生態環境治理扎實開展,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347天,同比增加23天。河湖長制全面落實,禁采禁捕常態化開展,漢江出境水質穩定達標。全年民生支出29.27億元。新增及再就業6184人。城西恒大幼兒園、磨子橋中小能力提升工程建成投用。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全面完成。發放養老金1.1億元、低保金9343萬元、撫恤補助金3312萬元、殘疾人兩項補貼1826萬元。電信詐騙打擊有力,禁毒工作扎實開展。“加減乘除”信訪工作法省市推廣,首次實現進京非訪、赴省集體訪“雙零”目標,被省委、省政府表彰為信訪工作先進縣,成功創建為省級人民滿意接待窗口。基層司法所建設經驗全省學習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有序開展,食藥品市場監管有力。基本實現了“一枚印章管審批”,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。
各位代表!這五年來,我們始終秉持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的理念,大力弘揚“越是艱險越向前,狹路相逢勇者勝”的斗爭精神,奮力開創了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”的發展盛景。這五年來,廣大干部始終堅持“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的追求,和時間賽跑、與歷史同進,戰貧戰疫兩手抓、日夜奮戰“三大攻堅戰”,推動了一項又一項重大改革,收獲了一組又一組亮眼數據,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洋縣奇跡。這五年來,全縣人民始終保持“眾人一樣心,黃土變成金”的信念,團結一致向前看,攜手并肩共奮進,全力以赴促超越,奮發作為奔小康,共同見證了歷史長河中的洋縣高光時刻。在此,我代表縣人民政府,向全縣人民,向駐洋部隊官兵,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、各位委員、各民主黨派、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,向在洋縣創業興業的投資者、建設者,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:一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縣域經濟增速放緩,爭先進位難度不小。二是產業結構不夠優化,傳統產業增長空間不足,新興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。三是城鄉基礎設施仍有短板,民生事業還有欠賬,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還有差距。四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,剛性支出不斷增多,財力缺口明顯加大。五是部分干部作風不夠扎實,“有為政府”和“有效市場”結合度不高,發展環境仍需優化。對此,我們一定直面問題、迎難而上,采取有效措施,切實加以解決,決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期望。
二、“十四五”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
“十四五”時期,是洋縣加快追趕超越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。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: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,全面落實省委、市委、縣委全會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、加壓奮進工作總基調,緊扣綠色循環、生態宜居戰略定位,以“高質量發展、高品質生活、高效能治理”為主題主線,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,堅持實施“五大戰略”,不斷深化“兩鏈融合”,積極融入“三市建設”,高效推進“三生融合”,全力打造“四業四城”,奮力做好“四個在漢中”洋縣篇章,全面升級“五園五區”,持續加強“六穩六保”,高質量建設“六個洋縣”,譜寫洋縣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,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。
主要目標是:到2025年,生產總值突破242億元,年均增長7%以上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%以上;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%以上;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年均增長6%左右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%以上。
做好“十四五”時期工作,我們必須唱響“1234”協奏曲:
㈠緊扣第一要務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
1.以有機產業為龍頭,推動現代農業加速發展。堅持“六區聯建”,圍繞養殖業求突破、種植業求擴大,傾斜政策扶持,強化技術服務,重點支持米、果、菌、藥、畜五大產業,強力推進“3個10”工程,制定頒布“洋縣黑米酒”標準,打造從“田間”到“餐桌”有機產業全鏈條,有機園區落戶企業達到20戶以上,全力打響“朱鹮之原·有機洋縣”區域公用品牌,實現從有機產品向有機品牌、有機大縣向有機強縣、有機踐行者向有機引領者轉變,著力把洋縣建成西北地區最大有機產業集群、全國最大黑色有機食品基地、全國有影響力有機科研基地,全力建設生態有機靚城。
2.以做強園區為核心,推動新型工業擴能增效。堅持壯大“五大園區”,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,創新建設智慧園區,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平臺。現代材料園區要全面完成1100萬噸采選一期工程、富釩料綠色提釩等重點項目,建成年產值50億元的現代材料產業基地。支持中核陜鈾投資200億元,實施南區擴能項目,年產能提高到6000噸以上,建成世界一流核產業基地。支持燎原公司實施30億元升級改造項目,打造航空產業新高地。建成投運磨子橋移民搬遷產業園一期、二期工程。積極籌建謝村軍民融合發展、龍亭食用菌倉儲加工兩大工業新區,打造更多“高產田”,力促“十四五”末全縣工業總產值翻一番,全力建設循環工業強城。
3.以全域旅游為抓手,推動三產消費提檔升級。接續打造“五區一帶”,率先建成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,爭當全市旅游領跑者。華陽景區要在全市率先創建5A級景區,蔡倫墓祠、金沙湖要成功創建4A,印象洋州、金水大峽谷要成功創建3A。持續提升萬畝梨園、萬畝牡丹、萬畝桃花等景區景點品質,加快開發黃金峽水道、金水銀灘、柳山湖,全面建成清洋·花世界,重點實施儻駱古道、朱鹮生態、造紙研學等6條精品旅游線路,升級完善吃住行、研購娛全產業鏈,全力建設旅游文化名城。
4.以宜居宜養為目標,推動城鎮發展迭代更新。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,按照“南跨北擴、西融東拓”的發展思路,重點布局建設城東東二環片區、城南磨子橋興業新區、城西高鐵站片區、城北儻河東岸片區,持續提升縣城品位。積極打造一個廣場、三大公園、四條商業街、八條綠化帶,新改建北三環、南環路、東環路等5條城市干道,全面完成中心城區“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”三年行動計劃,高質量打造智慧縣城。著力推動華陽、馬暢、龍亭、磨子橋等重點鎮錯位發展。依托朱鹮國際康養生態城CCLC、洋州里農文旅產業項目,積極建設中藥養生產業園、生態養老養生產業園,將洋縣打造成服務大西安、輻射大西北的高品質康養后花園,全力建設宜居康養新城。
㈡補齊兩項短板,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
1.持續筑牢發展基礎。在項目建設方面,積極推進產業基礎厚植、鄉村振興推進、基礎設施完善、生態環境保護、民生保障普惠“五大工程”,實施重大項目242個,總投資1655億元,其中“十四五”期間完成投資1061億元。在項目招引方面,積極打造2個20億級融資平臺,設立2億元土地收儲基金,積極引進世界500強、國內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,力爭引進50億級項目5個,到位資金年均增長15%以上。在設施建設方面,圍繞構建“六縱四橫兩環”公路網,建成投用108國道城區過境段,加快建設洋西高速、漢江水運碼頭等重大交通項目,全面完成引漢濟渭工程,積極實施引酉二期項目,有序推進農網升級改造,加快5G、物聯網等推廣應用,全方位突破發展瓶頸。
2.不斷優化發展環境。在綜合改革方面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切實加快數字政府建設。緊盯群眾關心的就醫就學、住房保障、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,創新推出一批接“天線”、有“地氣”的小切口改革。在民生保障方面,持續抓好安全生產,深入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,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。落實好創業就業、教育醫療、社會救助等民生政策,解決好“一老一小”突出問題,建成投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體育場館。在農業農村方面,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,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,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鎮10個、示范村100個。
㈢加快三生融合,厚植高水平發展優勢
1.堅持規劃引領。科學劃定“三區三線”,用好秦嶺保護勘界定標成果,嚴守朱鹮和長青自然保護區、南水北調和引漢濟渭水源地、漢江濕地等生態保護紅線。建立健全“五級三類”國土空間規劃體系,實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“一張圖”管控,嚴格城鎮開發、永久基本農田等空間管控邊界,完成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、100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。按照城鎮化率不低于55%的標準,為洋縣高質量發展留足空間。
2.加強生態保護。聚力打造全國“兩山理論”實踐創新基地,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。落實落細“山長制”“林長制”,保護好生態屏障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%以上。建立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,全年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20天以上。堅持落實“河湖長”制,全面建成投運13個鎮辦污水處理廠。建立土壤環境協同監測“一張網”,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,推行垃圾集中轉運分類處理,讓發展環境更干凈、群眾生活更美好。
3.推動綠色發展。加速將綠水青山“好顏值”轉化為金山銀山“好價值”。積極打造大有機、大旅游、大康養、新材料“四大產業增長極”,圍繞有機產業做精特色農產品深加工,圍繞有色產業發展現代材料,圍繞全域旅游繁榮三產消費,圍繞康養服務推進醫養結合,促進“四大產業”循環互動,打造國家級生態產品供給基地、現代材料集聚區,讓綠色打開致富大門,讓生態涵養大美洋縣。
㈣譜寫“四個在漢中”洋縣篇章,創造高品質美好生活
1.打造高能級學研排頭兵。創新人才引進機制,大力引進培育一批品牌學校、特色職業教育基地、科研中心和實驗室,全面投用洋縣中學城東校區、洋州初中、城北小學等新校園,2023年創建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。積極實施職教中心遷建,有效銜接磨子橋移民搬遷產業園,打造產學研一體新城。充分利用朱鹮、蔡倫、張富清和三酒、有機、民俗等元素,培育發展研學游綜合性示范基地,著力打造全市教育強縣和漢中東部學研中心。
2.打造高能級醫養示范區。深入推進“健康洋縣”建設,不斷提升縣醫院、中醫院、婦計中心服務能力,新建龍亭、紙坊等6個衛生院,擴建戚氏、關帝等12個衛生院,依托陜健405、華陽等5個醫療機構建設區域醫養結合基地。持續加快公立醫養機構體制改革,全力建設緊密型醫共體,建成10個市級、30個縣級重點臨床專科,打造30分鐘城鎮、60分鐘偏遠鄉村基本醫療服務圈。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、智慧健康養老、數字化健康管理等新業態,做響做靚洋縣醫養名片,著力打造全省醫養產業示范樣板。
3.打造高能級旅居引領者。做優叫響朱鹮、蔡倫兩大生態文化IP,全力打造西部幸福產業先行示范區、國際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。積極推進“旅游+”,集中開發謝村黃酒文化體驗群,有序推動長征文化公園、中國造紙博物館、洋州大劇院、金沙湖運動公園等文旅項目,加快建設龍亭田園綜合體,成功創建八里關國際觀鳥旅居小鎮,力爭招商建設1家五星級酒店,全力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集群,深度開發一系列具有洋縣元素的旅游小商品、工藝品和餐飲美食,讓更多游客吃在洋縣、住在洋縣、留在洋縣。
4.打造高能級興業新高地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鼓勵引導重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支持設立行業研究院、技術創新聯盟和自主研發機構,不斷延長產業鏈條,充分發揮特色產業集群效應。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,持續擦亮“絲路源點·創聚鹮鄉”創新創業品牌,做大做強朱鹮廣場、尚都商城等創業孵化基地,全力打造小微企業創業苗圃。到2025年,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,非公經濟占比達到52%以上,將洋縣打造成為陜南投資興業洼地。
三、2021年的主要工作任務
2021年,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是“十四五”規劃開局之年,也是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關鍵之年。綜合分析當前形勢,我們既要清醒看到宏觀經濟的復雜性、多變性、不穩定性,又要精準把握當前經濟工作中的政策紅利、重大機遇,更要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,于變局中開新局。一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新發展階段,加快構建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,縱深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,加大新型基礎設施、制造業設備更新、物流體系建設等投資力度,為我們加快轉型升級、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。二是省市全面落實“五項要求”“五個扎實”,大力推動綠色循環發展,細化“一縣一策”政策舉措,支持洋縣打造國家級生態產品供給基地,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、培育經濟增長極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。三是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們聚全縣之力、匯全民之智,干成了一批功在當代、利在長遠的大事實事,辦成了一批多年想干、而未干成的難事要事,為洋縣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,全縣干部群眾追趕超越的信心更加堅定,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意愿更加強烈,奮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干勁更加充足,為我們加快建設“六個洋縣”、全力打造“四業四城”創造了重大現實機遇。抓住機遇,就會領跑一個時期;失去機遇,就會落后一個時代。我們必須因勢利導、順勢而為、乘勢而上,奮力推動洋縣全方位追趕、整體性超越。
主要預期目標是:生產總值增長8%以上,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%以上,地方財政收入增長5%以上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.5%以上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%以上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.2%、10.2%以上。
實現上述目標,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,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,鉚足干勁、奮力拼搏,緊扣“十個堅持”,奮力提升“十個度”。
各位代表,在全力做好以上10方面工作的同時,向全縣人民鄭重承諾,今年要辦好“六件民生實事”:①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,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。②新建或改造衛生廁所9500座。③實施中心城區“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”三年行動計劃,年內改造老舊小區36個、棚戶區1個、背街小巷9條、人行道8條,拆除違章建筑7處,打通文昌街、天寧西路等4條斷頭路。④開工建設108國道金水淹沒段改線項目,積極實施黃金峽庫區道路抬高改建、秦巴深山環坪堵河口至城固縣界等道路工程。⑤啟動縣醫院應急醫療中心綜合樓、縣精神病醫院、縣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,加快實施中醫院二期工程,建成投用標準化村衛生室78個。⑥基本建成洋縣中學城東校區,開工建設城北小學,完成12所學校1.8萬平方米校舍新建改建任務。
四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
㈠聚焦“講政治”第一要求,全力打造忠誠政府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始終胸懷“兩個大局”,心系“國之大者”,善于用政治眼光審視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,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行力。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。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,不折不扣推動中央和省市、縣委決策部署落地生根。
㈡聚焦“重規范”第一標準,全力打造法治政府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,尊崇憲法、敬畏法律,依憲施政、依法行政。嚴格落實行政執法“三項制度”,規范執法程序、強化執法監督、提高執法效能。深入推行政務公開,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、政協民主監督、監察監督、司法監督、社會監督,切實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,讓行政行為始終閃耀法治的光輝。
㈢聚焦“惠民生”第一追求,全力打造服務政府。甘做為民服務“孺子牛”, 始終堅持群眾立場,群眾受益的事就堅決干,群眾不滿意的事就立即改。甘做創新發展“拓荒牛”,不斷增強“八種本領”、提升“七種能力”,暢通拓展公眾與政府“指尖對話”的渠道,以政府的“善政”提高群眾的生活品質。甘做艱苦奮斗“老黃牛”,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讓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強,生活一年更比一年美。
㈣聚焦“嚴自律”第一信條,全力打造廉潔政府。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,常態化開展自省內訟,時刻繃緊紀律之弦。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和“勤快嚴實精細廉”要求,扎實開展“明責、踐諾、結果”主題作風整訓。牢固樹立“節用為民、過緊日子”的思想,一般性支出再壓減10%。加強重點領域全程管控和審計監督,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問題,讓干部更清正、政府更清廉、政治更清明。
各位代表!藍圖已繪就,揚帆正當時。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,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,主動作為、奮發有為、擔當善為,奮力譜寫洋縣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新篇章,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!
附件:
名 詞 解 釋
兩鏈融合: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。
三市建設:建設區域中心城市、生態經濟強市、幸福宜居名市。
三生融合:通過模式創新、技術創新、政策引領,推動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、生活品質化,實現生產發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態良好互融互促。
四業四城:“四業”即有機產業、現代材料、生態文旅、康養服務;“四城”即生態有機靚城、循環工業強城、旅游文化名城、宜居康養新城。
四個在漢中:學研在漢中、醫養在漢中、旅居在漢中、興業在漢中。
六區聯建:聯動建設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、國家朱鹮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、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、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。
3個10工程:建設10個有機示范鎮,建成10個有機生產標桿基地,建成10條有機深加工標桿生產線。
一個廣場、三大公園、四條商業街、八條綠化帶:“一個廣場”即洋州里農文旅產業項目萬達廣場;“三大公園”即一江兩岸片區朱鹮湖公園、世行貸款舊城改造避災公園、儻河以東全民健身公園;“四條商業街”即尚都商業街、一江兩岸商業街、華林商業街、朱鹮廣場商業街;“八條綠化帶”即武康南路、永平路、園林路、天寧西路、文昌街、北三環、紙坊路、南壩新村道路配套建設綠化帶。
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:“四改”即棚戶區改造、老舊小區改造、背街小巷改造、人行道提升改造,“一拆”即拆除違章建筑,“一通”即打通斷頭路,“一落地”即架空線纜落地規整。
六縱四橫兩環:“六縱”即范窯路、洋鐵路、洋華路、龍坪路、洋西高速、G108(縱向);“四橫”即謝文路、G108(橫向)、西漢高速、漢黃路;“兩環”即北部旅游環線、南部旅游環線。
三區三線:“三區”即城鎮空間、農業空間、生態空間;“三線”即生態保護紅線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。
五級三類:“五級”即國土空間規劃分為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、縣級、鄉鎮級;“三類”即國土空間規劃分為總體規劃、詳細規劃、相關專項規劃。
五項要求: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來陜考察對陜西提出的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、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、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、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”。
五個扎實: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來陜考察對陜西提出的“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、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、扎實加強文化建設、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、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”。
脫貧攻堅精神:上下同心、盡銳出戰、精準務實、開拓創新、攻堅克難、不負人民。
六個中心:交通商貿物流中心、科教文化中心、旅游集散中心、金融服務中心、綠色農產品生產交易服務中心、中藥材生產交易服務中心。
四個一:一個項目、一名包抓縣級領導、一名包聯部門鎮辦領導、一名駐點聯絡干部。
八張清單:新開工重點項目臺賬,重點開工項目臺賬,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月度任務臺賬,2021年重大前期項目、謀劃項目臺賬,中省預算內投資項目臺賬,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臺賬,招商引資項目臺賬,審核備項目臺賬。
五大產業帶:在漢江兩岸平川區建設黑米、優質米、特異米經濟帶;在南部丘陵區建設食用菌、草木藥材經濟帶;在北部及東部丘陵區建設水果及薯類經濟帶;在北部中、低山區建設林特產品經濟帶;在全縣畜牧業適養區,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養殖業經濟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