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安鎮閆堡村村“兩委”聚焦村內獨居、留守老人做飯吃飯不便問題,積極整合資源,籌建鄉村大食堂,為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三餐,用暖心舉措守護老人的幸福晚年。
7月21日上午,記者走進閆堡村的鄉村大食堂,眼前一派熱鬧景象:十多名村民正有條不紊地準備午飯食材,這邊淘米、洗菜、切菜,那邊自告奮勇擔任廚師的村民在灶臺上麻利翻炒著新鮮時蔬,蒸鍋里熱氣騰騰,飯菜的香氣撲面而來。
臨近飯點,老人們陸陸續續趕來,食堂里更顯熱鬧。12點整,鄉村大食堂準時開飯,色香味俱全的飯菜香飄整個院子,百余位老人圍坐在一起,邊吃飯邊嘮家常,皺紋里都漾著滿足的笑意。這里不僅是用餐之地,也是老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,飯后大伙兒聚在這里下棋、唱歌,歡聲笑語溢滿整個村委會。
“以前我一個人在家做飯,做多了吃不完就總吃剩飯,也不香。自從鄉村大食堂辦起來,我們老人們一起吃飯,飯菜香了,心情也跟著高興。”74歲的閆桂蘭說起大食堂,臉上滿是滿足與安心。
“日常走訪時,我們發現村里不少獨居、留守老人做飯不便,村‘兩委’調研討論后,決定以村集體經濟為主,結合社會人士、愛心企業和鄉賢的捐贈資金,建起這個鄉村大食堂。一來能讓老人們吃上熱乎飯,二來想借著這個地方把大伙兒聚起來,嘮家常、互幫互助,讓村里的人情味更濃。”閆堡村黨支部書記許鵬說。
自7月14日鄉村大食堂正式開灶以來,鄉村大食堂每天用餐人數約100人。為保障食堂持續運營,村“兩委”積極探索多元運行模式:爭取政策支持的同時,組織村民開展志愿服務,讓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參與日常管理和服務。這既增強了老人們的歸屬感與幸福感,也降低了運營成本。
“后續我們會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,多搞一些特色種植、養殖產業,繼續增加集體收入,用村集體經濟收入補貼食堂運作,讓鄉村大食堂長久辦下去。”許鵬話語中充滿信心。